1. 拆除前準備:安全與評估
風險評估:對設備類型、型號、使用年限、故障原因等進行現場勘查,制定拆除計劃。例如,化工設備拆除需優先處理殘留化學品,避免爆炸或中毒風險;
團隊與裝備:組建專業拆除團隊,配備防爆工具、氣體檢測儀等安全裝備。對于高空作業設備(如大型儲罐),需使用吊車與安全繩索固定;
分類整理:根據設備材質(金屬、塑料、電子元件)和損壞程度進行分類,為后續回收提供依據。
2. 拆除過程:技術規范與環保措施
拆解原則:遵循“先易后難,先上后下”原則,逐步拆解設備。例如,先拆除電氣控制系統,再拆解機械結構;
環保控制:對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廢油、廢液、廢金屬等進行分類收集。采用密閉拆解設計,配置脈沖布袋除塵裝置,避免粉塵外揚;
無害化處理:對含鉛、汞等有害物質的部件(如電池、電路板),委托有資質的機構進行專業處理,確保符合國家環保標準。
3. 回收處理:資源最大化利用
部件翻新:對可修復部件(如電機、減速機)進行清洗、檢測、維修,重新投入使用。例如,某企業通過翻新舊設備,降低采購成本30%;
材料回收:對金屬部件(如鋼架、銅線)進行熔煉再造,塑料部件進行粉碎造粒。某化工廠通過回收廢舊管道,年節約原材料成本超百萬元;
殘值出售:將無修復價值的部件出售給回收企業,提高經濟效益。例如,廢舊電子元件中的貴金屬(金、銀)可通過提煉回收,實現資源循環。
4. 打包運輸:安全與效率
包裝材料:選用防震(泡沫、海綿)、防水(塑料薄膜)、防塵(塑料袋)材料,對零部件進行分類包裝;
運輸方式:根據設備尺寸和重量選擇公路、鐵路或水路運輸。例如,大型設備采用平板車運輸,精密部件采用恒溫恒濕箱運輸;
路線規劃:規劃最短、最經濟的運輸路線,避開擁堵路段。同時,考慮天氣因素(如雨季需防潮),確保設備安全到達。